《居里夫人传》读后感2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居里夫人传》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 篇1
今天是20xx年的年尾,我终于阅读完了《居里夫人传》这本被老妈奉为珍宝的书,细细的浏览全书我才知道了,老妈为什么如此喜欢这本书及喜欢居里夫人的缘由。
先从我站立的角度上谈谈我对《居里夫人传》的看法。首先我很喜欢她独自的法国求学以及她在乡下当家庭教师的那段日子。后来虽然和皮埃尔.居里在一起做实验的时候,日子也很艰苦,条件极其简陋,但她愿意与自已一生的挚爱在一起,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我觉得这就是一种人生的幸福;其实和皮埃尔.居里在一起的日子,可能是居里夫人一生中为数不多的快乐日子,这也许是我的推测吧!可能是我也认认真真的谈过一次恋爱的心得:当你真正喜欢他的时候,不仅你们是志同道合的同志、而且也是最佳实验搭档、同时也是终生伴侣时,也许生活中困难都不是什么事。
玛丽原生态的家庭并不贫穷,可是经历母亲和姐姐去世的变故和波兰动荡不安的时局后逐渐衰败。她学业的发展得到了她父亲大力支持,尤其对玛丽以后走向科学研究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当她的姐姐和她只允许有一个人能去上学时,玛丽毅然决定先让姐姐去上学,而她自己去乡下当家庭教师,并无偿地资助姐姐求学。在当家庭教师的阶段,她无可救药的爱上一位公子哥,却因为公子哥的懦弱和他家人的对玛丽的瞧不起,婚约以失败告终。在乡下玛丽又为生活所迫,既要给姐姐寄钱,又要照管她父亲,不敢轻易辞掉工这份屈辱的、极力讨厌的工作,工作之后她怀着悲伤心情,全身心的精力投入知识的海洋中,摸爬滚打,在没有任何人的指引下,她曾也绝望和无奈过。我虽然不能完全理解她的当时行为,但还是有所心灵的触动。她最终踏上了去法国求学之路。在法国她过的是苦行僧般的日子,独来独往,沉溺在书中,无法自拔。直到她遇见皮埃尔.居里,上天好像是命中注定的安排,他们相遇、相知、相爱,这个将一腔热血投身于工作中的男人,被别的女人均视为“庸才”的男人,竟然爱上了玛丽,并疯狂向玛丽示爱,求婚。在玛丽提纯镭的几年的时光里,我认为应该是她最开心的时光,因为有皮埃尔.居里在她身边陪伴。但不久,上帝好像做了个恶作剧,无情地带走了皮埃尔.居里,玛丽顿时觉得失去了一切,虽然她没有在其他人面前表现的很伤心,但她的内心十分恐惧,并且早已是千疮百孔。从居里夫人的二女儿艾芙的记载,不怎么记日记的玛丽,在那段孤单的日子里,写着想念她的皮埃尔.居里文字。居里大夫是皮埃尔的父亲,在玛丽大女儿小时候,居里大夫就不断引导她学自然史和植物科学,教会她不畏艰苦、热爱现实、反对教权及政治同情心等。皮埃尔.居里去世后,玛丽一个人挑起来一个大家庭(两个孩子和一个老人)吃穿用度。后来居里大夫也去世了,玛丽在埋葬他时,特意为自己预留出了一个位置,希望自己以后能永远陪伴她的皮埃尔。恐怕在夜深人静时,无人知晓知道玛丽哭泣过多少回,有过多少回想要自杀的念头,可她知道,她的实验没有做完,挚爱生前一直想要一间属于自己的实验室夙愿也没有实现。为此她坚持到着,咬着牙的挺过了最艰难的岁月。她不断与政府周旋,希望能投建实验室。随着二战的爆发,居里夫人又将自己的所有资产无私的捐献给法国(自己的第二个祖国),她自己又积极动员他人,将借到的车辆改造成镭辐射车。在战区为病人检查身体,甚至连自己大女儿也同她一样,干起了这项艰巨的工作,当然她留在巴黎也有私心,那就是她的实验室刚建起,里面有很多精密仪器,这个女人天真地想着,自己要离开巴黎便会没有这个实验室了。最终二战结束,她也获得了名利。其实在居里夫人的晚年,她肯定也有过名利所给予她的满足感,虽然很短暂,不过我认为,这也是人之常情。她的晚年日子过得还算很平顺,但是身体很差劲,最后死于镭辐射,一颗巨星变损落了。
其实这本书里有很多地方引起我的共鸣,下面我结合自己的生平和自己的所见所闻,列举如下的看法:
1、实验室
在皮埃尔.居里死后,支撑玛丽的不仅是家人、实验、还是承载挚爱的夙愿(拥有一所自己的实验室)。他们十分低调,甚至到最后都没有申请镭提纯的专利,可法国政府死活都不批准,这让皮埃尔.居里和玛丽两人都觉得自己是在求政府。直到波兰独立,提出邀请玛丽回国函,这才法国政府慌了,立马给予她巴黎大学教授的职位。法国政府的'不作为的行为以及世人对女性地位的不尊重,这都是客观的外因。就实验室的这个问题,我不赞同居里夫妇的做法,从投建实验室的文字片段中获知他们有种错误的认识“就是搞实验不能赚钱,一定要穷搞的意识。”我认为自己投资搞实验,为什么就干巴巴的等待,比四处乞求别人给钱搞实验要好。即实验要搞,钱也要赚,这样赚的钱也不是昧良心的,赚的钱可以投资搞实验,剩余的可以支援贫穷的人或搞慈善事业。为什么要等待别人的喂呢?没有仪器和经费,很多实验都无法做起来。
2、玛丽的婚前生活
最让我感触良多的是玛丽婚前的求学生涯,她就是一个苦行僧。她躲在自己阁楼 ,仿佛与社会脱节,她一个人的孤独且成为她厚积爆发的资本,这段时光可能是玛丽最充实的日子,她努力地积攒着所有知识,最终为自己所用。她这段时间的努力,我觉得对自己现在的状况很有帮助。她的自学过程也充满绝望和无奈,看了伟人也有学不懂的知识点,所以我为什么会没有学不懂的地方呢?每个人的学习旅程都一样,都是坑坑洼洼,没有什么一帆风顺的。
5、我的母亲
我之所以会看《居里夫人传》,是源于我母亲的强烈推荐。在我看来,我的母亲就是这样的一位,如同玛丽一般坚韧不屈的女性。
在这里,我斗胆分析一下她喜欢这本书的理由。一开始,玛丽挣钱供姐姐上学,而我的母亲参加工作后,不仅要养活我,我外公、还要给上大学的小姨寄钱,供我小姨读书。那个被我称为父亲的男人,却甩袖而走,留下襁褓中的我和待在产房中的母亲;她又是刚入职的员工,忍受着职场内的排挤,却又和玛丽一样,不敢将它辞掉。因为生活的重担早已压在她们的肩上,没有退路可选。
在玛丽苦行僧般的上学生涯,我的母亲也如同她一般,一个人孤单的抚养我,在每个一个冰冷的夜晚独自学习着,提升自己。随着我小姨的毕业工作,我渐渐地长大,我母亲终于松口气了,可家庭生活再一次击倒她,和母亲情同手足的姐姐去世了。家庭关系不融洽,使我母亲的忧患成疾、劳累过度,导致身体虚弱不堪。我觉得最绝望的,应该是皮埃尔死后,玛丽失去了所有生活希望。而我的母亲,她也经历了离婚,为人所背叛。母亲曾说,在我小时候,特别爱在夜里哭闹,夜里空旷、寂静,我的哭闹声听起来格外的刺耳和悲惨,她抱着大哭不止的我,她也止不住的流泪。在生活、事业、爱情和家庭的打击下,她不止一次的想过自杀,一了百了结束自己。但是她说,
一想到我,她还是坚持活了下来。
其实我的母亲和玛丽有许多相近之处,她们对待自己事务极其认真与专注的态度,都令我敬佩。我的母亲在40多岁,考了国家二级营养师的资格证,她是那个培训班里年龄最大的学生,面对一次又一次需要记忆的东西,她曾起得比我早,背诵自己的知识点,她反复翻书,反复做题,她一张一张的做卷子,从10分一直做到90分,她从不向命运低头;玛丽在自我学习的阶段,也不曾认输,自己在知识的王国里摸索;在提纯镭的过程中,当皮埃尔.居里都想放弃之时,她依然坚持着,不向命运低头;这位伟人在临死之时,都不愿向死神低头。我的母亲和玛丽一样,做起事来的专注令人汗颜与敬佩。
玛丽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自己所爱的科研,而我的母亲,前半生给了我及她的家人;这后半生,她希望她能为自己好好的活着,追求自己的想要的幸福。而我,现在处于停滞不前状态,就像拖后腿一般,我更希望自己能坚定过完属于自己的苦行僧的日子。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 篇2
讲述了居里夫人出生时的社会条件并不是很好,但是她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这些都赋予了她良好的修养和强烈的名族责任感。而在她六岁时母亲去世了,大姐也因病去世,只留下了年迈的父亲,哥哥和二姐在她的身旁。最后他们三兄妹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都拿到了奖学金到了当时梦寐以求的科学文化中心—巴黎。玛丽居里为了能使她的二姐能顺利的毕业,当了近五年的家教。
看了《居里夫人传》之后,知道玛丽居里在青年时期是屈辱而期盼的。玛丽始终都坚持自己的信念:不能让任何人、任何事打倒自己。不管遇到任何人或事都就要坚定的自己的信念,而这些都得从小培养,不管在她的人生遇难中,还是在她的研究中,都能把这些发挥出来。而在她求学的过程中也是艰难的。不管在这过程的路多难走,玛丽都坚持了下来,这些都让我明白从小要培养出良好的品性和品格,在磨难面前不能低头,要勇于去面对它,去克服它。这些磨难也会帮助你成功。
看名人传记能激励自已,给自已以坚持不懈的动力,这个假期,我详读了《居里夫人》这本书,书中《居里夫人》的主人公当然是家喻户晓的居里夫人。这本书真实而又生动地讲述了居里夫人传奇而又坎坷的一生。
居里夫人出生在波兰的首都华沙,名字叫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也就是在这个家庭的呵护下,居里夫人才能有如此伟大的成就。
居里夫人小时候(下称玛丽),她还不懂事,在家里乱跑,但只有她父亲的房间没进去过,因为小玛丽知道,那里面都是她父亲的宝贝。
一次,玛丽的父亲看玛丽对自己的“家庭工作室”很感兴趣,便把玛丽接到了他的“家庭工作室”里,玛丽看着这些各种各样的仪器、药水,简直惊呆了。当玛丽又看到她父亲把一瓶一瓶的药水混合起来是,更是惊讶得合不上嘴。玛丽把她父亲做的科学实验当做是变魔术,把她父亲的工作科学工作者当做是魔术师。因为年纪还小的玛丽就已经对科学着了迷,所以她立志要做一名科学家,这也为她以后的人生确定了奋斗方向。
当玛丽长大了一点时,她姐姐房间里的书就像磁铁一样深深吸引着小玛丽,她偷偷摸摸地潜进她姐姐的房间里,想“偷”书看,可是被她姐姐发现了,驱赶出来了。可小玛丽可没那么意志不坚强,千方百计地进入了她姐姐的房间,可是又被驱赶出来了。小玛丽百折不挠的精神终于使她得到了回报,她终于“偷”到了她姐姐的书,如愿以偿地汲取到了书中数不尽的知识。也从此爱上了阅读,为她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了小学以后,小玛丽才了解到波兰已经被普鲁士(现在的德国)、奥地利与俄国三国瓜分了七十多年了,波兰首都华沙被俄国占领,在华沙的波兰人不能说波兰话,发现就要坐牢;也不能传播波兰文化,否则也要坐牢。波兰人失去了祖国,失去了自由,还失去了文化,这无疑是最可怕的。波兰的这段屈辱史给小小的玛丽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回忆。
由于学校里的课本都是俄文的,玛丽不得不重新开始学习。一天,老师在俄国人看不到的情况下讲了一个波兰童话,玛丽班上的同学都认真地听了起来。可惜好景不长,马上督学就来检查了。督学抽了一个同学,可是没回答出来。这时,玛丽站出来为“保护”大家。督学一连问了几个问题,都没问倒玛丽,最后他问了一个双难的问题,玛丽不知道。只得失败。回到家,玛丽在家里恶补波兰历史、地理,因为那节课,被玛丽认为是最“丢人”的一课。
上中学以后,小玛丽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倔强,也越来越会保护大家了。俄国教师柳沙想羞辱一般她,可是玛丽不甘示弱,不向她屈服,这使柳沙很难堪。中学毕业时,校长宣布玛丽是学校建校以来最优秀的学生,并颁发给她了一枚金质奖章。俄国教师柳沙一个人站在角落里,因为玛丽得到的那枚金质奖章,无疑是给了她一个响亮的巴掌!
后来,十八岁的玛丽被迫不继续上学了,因为家里太贫困了,连姐姐也不能上学了,所以,十八岁的玛丽独自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去做家庭教师。起初是在一个邻居家里做,后来因为工资太低,只得去了一个有家庭歧视而又富有的律师家里做家庭教师。可是没过几个月,玛丽又狠下心来辞职了。最后,玛丽毅然决定了:去远离华沙的一个小乡村里教书。当玛丽坐上开往那里的火车时,眼眶里忍了几天的泪水,终于涌了出来……一年后,玛丽给父亲写信报平安,很快收到了父亲的回信,玛丽开心又知足地笑了。三年后,玛丽的姐姐去法国巴黎上大学了;又三年后,玛丽也去法国巴黎上大学了。临行前,玛丽给她的学生们留下了一句话:“好好学习,老师在巴黎与你们一起进步。”
二十四岁的玛丽终于进入了她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在这里,老师教书用的都是法语。玛丽虽然在中学是法语成绩很好,但是现在却一点都听不懂老师们讲话。为了学习,玛丽只得重新学习法语,她从最基本的语法开始学习,终于把法语练得炉火纯青。大学毕业后,玛丽又接连获得两个学位:物理学士学位与数学学士学位。
后来,玛丽嫁给了皮埃尔?居里,所以人们称呼她为居里夫人。一天,居里夫人发现沥青矿石里面不仅仅只有已经发现的铀,还有两种不同的放射性物质。为纪念祖国波兰,居里夫人把它们分别命名为“钋”和“镭”。其中,镭的放射性特别强。但因为没有提炼出来这两种物质,所以没有人相信他们。居里夫人对丈夫皮埃尔说:“我们必须提炼出高纯度的镭!”皮埃尔也很支持她。可是要提炼出镭的原材料——沥青矿石的价格非常高,居里夫妇砸锅卖铁也凑不齐钱。这时,居里夫人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变废为宝:捷克境内有一个大沥青矿,那里有大量的沥青矿渣,可以提炼出镭。当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丈夫时,小两口不禁欢呼雀跃。终于,捷克政府同意资助这小两口,皮埃尔也终于说服校长把学校操场边的一个小木棚作为他们的实验场地。
实验开始了,当一车车的沥青矿渣运进小木棚时,你可以想象出居里夫人的喜笑颜开。一袋袋重二十公斤重的沥青矿渣倒进了锅里,尘土飞扬,烫伤了居里夫人的皮肤,但居里夫人没有放弃,这需要一颗多么坚强的心啊!而居里夫人居然还能在这种困境中半开玩笑地跟丈夫说:“就像在等候我们的另一个小宝宝。”
经过了三年又九个月后,镭终于被提炼出来了,释放了居里夫人觉得世界上最美丽的颜色。他们把这项技术无偿公布于全世界后,居里夫人也就成为了第一个两度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
我们可以从居里夫人的一生中学到什么呢:1、我们应该从小养成阅读与思考的习惯,因为书上有很多我们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而且多看一点课外书也可以了解一些生活常识,还可以提高写作水平。2、不要被名利所迷惑。如果你爱惜名利,那么你会一直在同一个地方徘徊;而如果你看淡名利,你就会一直往前走,在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成果。3、从容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在困境中不能退缩。如果你退缩了,也就代表你自己输给了自己,任何困难都是“纸老虎”,只要你心理素质够硬,就可以跨过任何的难关;而如果你不退缩,你就可以品尝到胜利的硕果。4、要爱自己的祖国。祖国是生你养你的地方,一个人如果心中没有自己的祖国,就会遭到全世界的唾弃,也不会有辉煌的成就;而如果一个人无比地想报效自己的祖国,那么他心中一定会有远大的理想,就会取得伟大的成就!